潘婆婆的人生

葉焯恒

潘婆婆在深圳一帶出生,雖然在大陸出生,可是在幾歲的時候便因爸爸的工作關係移居到香港,其後再沒離開過。所以當我問起她對深圳的印象時,她是完全沒有的。對於她來說,香港才是她的故鄉。

 

潘婆婆的爸爸來香港是做生意,可是在她的那個年代,做生意不代表能夠賺很多錢,據她所回憶,以前爸爸一個月可能只能賺到十幾二十塊的薪金,所以對她們一家來說,一天只要能吃到兩餐就已經很幸福。(那時有十分多的人甚至吃不飽呢!)

而潘婆婆的教育程度是頗低,即使連在現在這個年代最常見的小學也沒有,究其原因,也是因為那時政府的資助太貧乏了,現在在我們這個世代看來正常的十二年免費教育,在那個年代根本完全不存在。對於潘婆婆這樣有兄弟姐妹的家庭來説,能做到的只有犧牲一到兩個小孩,而犧牲的小孩永遠都是比較大年紀的那幾個,潘女士很不幸就是家中較大的幾個。她要負起照顧細佬妹的責任,幾歲開始便到爸爸的公司幫忙,在家時便要幫忙家務方面的事,對來說唯一的學習機會便是教細佬妹做功課, 大家有時候會坐在一起研究一下功課的解法,而潘女士藉此機會也能學習到一些基本知識。

 

而潘婆婆的性格是愛學習新事物,所以到了現在還會對爸爸有一點點的埋怨,埋怨當初沒有給她上學的機會,要我説的話,對她來説更多的只是一個遺憾。

 

而就是因為她願意亦很想學習新事物的性格,即使現在到了老年,潘婆婆也有不斷的參加一些課程,有社工、急救等等十分多的證書,亦證明了學習與歲數完全沒有關係。

 

關於愛情方面,現代人對於愛情的看法可能是浪漫的,可在那個年代,完全不然。,據她的回憶所說,拍拖,這種看上去情侶一定會做的事情,那年代,起碼在她的情況來說,是沒有的。

 

那時候她的婚姻是由父母決定,父母挑選過那麼多人家之後,看到誰的條件比較好,便把女兒嫁過去了。主要是在當時重男輕女的時代,女家嫁過去男家以後便由男家的家人養,嫁一個便養少一個,對當時不太富有的家庭來說是十分划算的。而這一嫁也不代表愛情的浪漫,更像是一個枷鎖,從此以後便鎖住了她。

 

而潘婆婆到了現在也有了兩個兒子,兩個兒子都讀完大學有著不錯的工作。,可惜的是並不能常常回家探望她,這是因為兩個兒子都已成家立室,有著自己的家庭,時間自然也不會有那麽多,可是潘婆婆也沒有因此而傷心,反而十分體諒他們。但長時間自己一個在家可能真的很孤獨,幸好在她住的那區有社區中心,讓她即使沒事做也能下去和社區中心的朋友聊聊天,就這樣優哉的度過每一天。

 

而每次社區中心有一些實用的課程她也會去參加,藉此增值自己,也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加充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