袁婆婆的一生

殷茵

婆婆在香港出世長大,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。

 

幼時婆婆住在四周被田地圍繞的茅屋裏,後來屋子被燒了,就搬到市區裏的七層大廈。那裏環境也算不上好,大家用著公共浴室、廁所還有水喉,要用水的時候便從水喉那邊抽水搬回家去,煮飯時則把爐灶放在家門口。一家五口,便全擠在那一百尺的房間裏生活。

 

家樓下便是婆婆上學的地方,狹小的班房要容納四十多人,桌椅也擁擠地排列在一起。婆婆家裏條件差,有時沒飯吃,便等到夜晚餐廳打烊,到後巷拿剩餘的麵包皮到家裏沖糖水充飢,便當吃過晚飯了。婆婆讀的是下午班,中午便在學校吃了飯再去上課,一元一餐飯,僅僅有黃豆,午餐肉這些簡單的飯菜,婆婆已經很滿足,認為這便是簡單的幸福。放學後又會跟朋友玩遊戲,跳繩、踢毽子、跳飛機,好不歡樂。「以前沒有手機,便只能玩這些,不像現在的小孩,才五六歲便整日抱著個手機。」婆婆說道。婆婆以前還讀過天台學校。但因為天氣太炎熱,才搬了下來讀書。

 

婆婆成績很好,是班裏頭十名的常客。她還說自己很喜歡讀書,喜歡作文、畫畫。中秋節時,家裏買不起燈籠便自己製作。因為家庭經濟困難,身為家中長女的她底下還有兩個弟弟,便只讀到了小學畢業。為了補貼家用,她早早便外出工作,做過的工作數不勝數,有包裝、織毛衣、鐘錶行等等。我也慨嘆到當時婆婆的年齡也不過和我現在相仿,便要挑起家裏的擔子,讓我十分佩服的同時也有點心疼她。

 

到了二十歲,婆婆便結了婚,在工廠工作時與丈夫相識,閒暇時間便一起去旅行,一來一往便互生情愫,最後喜結良緣。婚後婆婆漸漸不再工作,多是負責家務, 有了小孩後,更是專注於照顧孩子。

 

婆婆喜歡去旅行這個習慣一直延續到現在,在沒有疫情之前,婆婆可謂走遍了世界,不但常常回內地旅行,更經常出國旅行。「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」婆婆這麼對我說。例如去俄羅斯,歐洲國家,到澳洲潛水看珊瑚,到日本賞櫻花。聽到這些經歷時我更是連連感嘆,婆婆敢於嘗試新事物,願意舟車勞頓去旅行,開闊自己眼界,去遍世界各地,也此生無憾了!

 

我聽到婆婆說她自己有做義工,在疫情下派發防疫包給獨居老人,以前也有到中心去教老人家寫生字、詩句。我覺得婆婆身上有許多當今年輕人未曾具備的品質,例如樂於助人的精神、勇氣。我認為婆婆這一生都過的十分有意義,但從她的話語中,我聽到她為自己兒時無法讀書而感到遺憾,她因為家庭條件不好所以沒辦法繼續讀書,縱使她成績還算不錯,但只有她的弟弟成功升上了大學。我想這世界本就是不公平的,但諷刺的是,現在有條件的人們卻不如以前的人努力,儘管他們不愁衣食住行。

 

最後,我們應該多多關心如今社會上的老人家,他們缺乏關愛,其實他們很樂意與別人一起聊天,分享生活趣事。我們將來也會變老,所以多關心長者其實也是為了以後變老的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