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鄧銘達

華英中學

鄧銘達

她周婆婆今年已經七十多歲了,已婚,有幾個孩子。她很喜歡打羽毛球。

周婆婆很聰慧,有自己的想法並很願意表達出來,無論是一些關於時事的問題,還是對這個世界的看法,現在和過去的比較等等,她自己都有很獨特的見解非常客觀的分析:這顛覆了我對長者的認知,我一直以為長者多和電視劇一样都很固執,看來實際上完全不同。

同時她也是很好奇的人,不會抗拒新的事物,而且對我們年輕一輩好奇,想更了解我們,詢問我們的生活習慣、興趣愛好等等,使我們在交談中更加了解彼此。這次訪談活動非常有意義,讓我對長者有了更深刻的印象,也更加明白如何與他們溝通,期望之後也能參加類似的活動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潘慧翹

華英中學

潘慧翹

楊婆婆在台灣出生長大,今年已七十一歲,但從外表看來她還是十分年輕,而且身體狀況十分好:「十年都唔使睇一次醫生!」

楊婆婆的作息規律,一直保持運動習慣。她每天早上六時起床,出門晨運大概四十分鐘,隨後和老友記在公司做些運動,七時左右去茶樓「飲茶」。中午12時吃午餐,晚上10時上床睡覺。平日也喜歡吃水果,偶然也會看電視上重播的劇集、活用平板電腦和手機,會和電腦下象棋,用手機跟家人聯絡。

楊婆婆自1995年起在長者中心做義工,日常工作包括打電話慰問長者、為中心籌備活動等,生活過得十分充實,亦富有意義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潘靖雯

華英中學

潘靖雯

何婆婆,一個性格活潑開朗,笑聲爽朗的可愛老人。每根手指都訴說著只屬於自己的故事,以手指觀人生,反而會明白更多。

何婆婆自小在公共屋邨長大,一條長長的走廊連接著數十間房子,幾部電梯連接著一棟棟公屋,房子比較簡陋,牆壁很薄,只要在屋內大聲一點說話,就會引起一陣陣的回音。婆婆和鄰居的關係反而很好,相鄰的幾家孩子總是會聚在一起瘋玩,大家分享著自己私藏的零食,到別人家的房子外看電視,不亦樂乎。

完成初中的課程,婆婆開始踏入社會。第一份工作是在生產五金錶帶的工廠上班,工廠遠在西貢,但幸運的是,這間工廠是由婆婆的父親所建立,婆婆只需要偶爾過去幫忙,生活也算無憂無慮。只是後來工廠式微,婆婆只好轉行做銷售,在一間百貨公司上班。入每天面對各種各樣的人,有趣得讓人忘記站立一天的辛酸。

婚姻總是女人一生中的轉捩點。二十四歲的婆婆走進婚姻的殿堂。第一個嬰兒誕生時,婆婆經歷了巨大的疼痛,歷時八個小時孩子才成功產出。三年後第二個兒子誕生。

她從前最愛吃的飯菜就是母親做的糖醋黃花魚,味道酸甜,和一般的魚截然不同。可惜的是,婆婆的母親近年患上認知障礙症,時刻需要子女的照顧,但這也讓婆婆多了與母親相處的時間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樊樂澄

華英中學

樊樂澄

姚婆婆性格好動,在每次訪談的時候,她都會跟我們說她曾經去過的地方所見所聞等,例如有一次她去了牛奶公司,去看看一百年前的牛住的環境,每一次都增長了我的智慧,有些地方甚至是我沒有聽過。而且她小時候的夢想是做警察,都是一些比較好動的職業,她認為儆惡懲奸十分英勇及正義,這令我十分敬仰她。

姚婆婆講述她兒時的經歷。原來她小時候是在天台上課的,名副其實,她當時的學習環境是沒有天花板,每逢落雨,她說所有小朋友都各自跑回家,場面十分混亂。我很想試試這雨中的快樂,畢竟現在根本沒法經歷這些場景。姚婆婆告訴我,雖然那時沒有電話,他們還會還跳大繩、東南西北等。可是,如今已經好少見到有人玩昔日這些玩具,我不禁感覺得有點可惜。

除了知道她性格好動外,在交談中亦得知她和她兩個兒子的一些有趣經歷。由於她有兩個小孩子,身為母親的她當然曾經為他們倆默書,而當中亦發生了一件趣事令我印象深刻。姚婆婆為了減省時間,所以她左手一本書,右手拿着另一本書,一齊幫他倆默書。由於兩個兒子是不同年級的,她笑着說:「他們兩個一邊問,一邊背。」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黃衍晴

華英中學

黃衍晴

蘇婆婆由從前從事過的職業說起,原來蘇婆婆當過兵、當過工人、做過農民、上學、也經過商。從前耕田要日曬雨淋,也要幫忙家族生意,可見從前生活不容易。可她又有不同體會:在田裡工作,要勞動,也可當作身體的鍛煉。也談到從前婆婆的讀書成績非常好,家人也很支持讀書,可是因家裡出了事而不能繼續讀。這也讓我能堅持這更珍惜現在能讀書的機會。

蘇婆婆的子女們平常都會帶上些日用品或水果去探望她,也會以短訊問候她。問及她孫子時,她立刻開懷地笑了笑,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。雖然疫情期間不能經常接觸,但他的兒子常常會傳她孫子的照片或影片給她,以讓她能繼續看着孫子一天一天成長、進步。我完全能感受到她和家人之間無比親密、幸福。

蘇婆婆從1992年起便開始當義工了。期間,還曾奪得過「十大傑出義工獎」。平常主要會教長者做布藝,也會去老人中心做探訪。我不由得佩服她的毅力,能堅持麼久,直到現在。蘇婆婆在鏡頭展現出她做的布藝作品時,我再次為她感到佩服——那些布偶全部做得很精緻,每一個都不一樣,且數量極多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黃子瑤

華英中學

黃子瑤

林伯伯小時候與父母一起住,有兩個哥哥,大哥和二哥與他分別相差了二十年和十年。

林伯伯十分努力的念書,他念了三四年的中三才得以升入中四,以一個半工半讀的狀態極為艱難地唸完了中學。林伯伯二十六歲參加會考,之後讀了全科夜校,當時多數人只選英文夜校,林伯伯卻選擇了全科。之後,林伯伯進人私立大學的社工系,上學之餘,依靠打零工養活自己,再後來他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事。在林伯伯的那個年代,能上初中,其實已經是十分優秀的表現。

在林伯伯的眼裡,他覺得自己的一生並沒有遺憾,覺得人生想做的事就盡力去做,坦然接受自己人生每個路口的經歷與選擇,他樂於助人卻不求回報,對很多事情都十分看得開。

我與林伯伯萍水相逢卻感覺他成為了我人生中的一個生命導師,很多時候我們都以為自己足夠成熟,可是很多時候我們都顯得天真,對真正的社會並不瞭解,但與林伯伯交談後,我發現其實有很多時候社會並不像我們所想像的那般簡單,生活中總是會有很多的磨難,只有調整心態去面對一切才能真正的過好生活。林伯伯的這種「得之我幸,失之我命」的生活態度令我對生活有了反思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連竽權

華英中學

連竽權

長者,顧明思義是較年長的人。他們在這世界理應是備受尊重的,但年青一輩往往賦予他們「不合流」、「老頑固」等印象,而我也曾是其中一員。像大多數人一樣,我也是個「君子」,基本的尊重也是有的,只是在心深處仍保留着對他們的刻板印象。

整個活動完畢後,在我心中所建的名為「長者印象」的大樓崩塌了。因為疫情,這個訪談改為網上舉行,剛聽要訪談長者,我便五味雜陳。或許是因我不善言辭,又或許是因我是「長者刻板印象」派的一員。但箭在弦上不得不發,我也只能夠硬着頭皮上了。

訪談的對象是周婆婆。在那漫長而又短暫的對話中, 我得知婆婆已七十多歲了。從訪問中,我也了解到她是個很有主見的人,對不同事物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。而婆婆也是個求知慾旺盛的人,不抗拒新事物,並曾讓我們分享年青一代的玩意、興趣等。

周婆婆對生活的熱誠,對新事物的接受性和對事情獨特的見解,完全顛覆我對長者的認知,那大樓真的塌了,而我也放下了那對長者的刻板印象……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張嘉彤

華英中學

張嘉彤

一直以來我對長者的印象都是行動不便,很容易累。但是,經過這一次的長者訪問我發現有很多長者都是多才多藝的,甚至比我會的東西還要多。

我們訪問的是蘇婆婆,她會唱粵劇,會跳中國舞,拿過很多獎杯,會做手工,還會布偶戲。更加非常友善的給我們分享了非常多她自己的經驗。她對於自己的家人並沒有太多禁忌的話題,她也非常坦白的告訴了我們,非常主動的告訴了我們過去的經歷。蘇婆婆可能是用時間慢慢的把這些傷痛淡化了吧……但是這樣一個婆婆,她的生活非常多元化,十分充實。

我想如果我老了之後可以做這麼多事情,那該多好啊!蘇婆婆對社會的貢獻很多,有時候會做一些慈善活動,也會幫她自己同齡的老人非常多的東西。我覺得在她那一層年齡中的人群是非常突出的一個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崔穎盈

華英中學

崔穎盈

春妹婆婆是台灣人,在交談的過程中也不難發現婆婆喜歡讀書,原因是因為春妹婆婆以前是她村裡唯一一個個能上學的女孩子,因為父母的開明和著重教育,使當時婆婆家中的四個孩子都能上學,這也推使了婆婆在日後對子女教育十分開明和重視的心態。

春妹婆婆年輕時,在工作場所認識了她的丈夫,以婆婆的敘述,他們當時是朋友的朋友的關係,後來逐漸了解對方,便結為夫妻,相愛四十餘年。婆婆後來也跟隨她的丈夫來到香港生活,生下一子一女。通過與婆婆交談,我們可以感受出婆婆對自己的兒女十分自豪,她的女兒是哥倫比亞大學的畢業生,而她的兒子是劍橋大學的畢業生。說到這裡,婆婆也不斷鼓勵我們要努力學習,使未來生活能更順利。而在婆婆說話的語氣中,我們可以感受到她的兒女對她十分孝順,經常會帶她出外旅行。

我了解到春妹婆婆說的很幸福的人生是怎樣,以前的時代是怎樣,與現在究竟有多少不同。

Categories
學生作品

邱曉晴

華英中學

邱曉晴

青年時代每日的奔波勞碌對林伯伯而言,反而是他人生中最快樂的時刻。言談之間,林伯伯提到那個年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為簡單,同學、同事之間較少利害衝突,相處能夠無所恐懼、無所顧忌。林伯伯年少時曾經有朋友願意借錢給他讀書,出社會工作後也遇到一群好同事、好夥伴,到現在退休以後,也有各個圈子的朋友,一起飲茶、學唱粵曲、做義工等等。他一直以來也很感恩人生的每個階段中,都有一群很好的朋友伴著成長。

退休後的生活,林伯伯平日會做義工服務,做調解的工作,也樂於向別人傳授他擁有的知識,包括是急救、輔導等等。對於林伯伯來說,幫助別人能夠讓他從中得到快樂。前提是要先得知別人的難處,然後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供協助,在他的幫助底下,別人能做到原先一個人無法完成的事,這帶給林伯伯無盡的快樂和滿足。

現階段,林伯伯最追求的是學習新事物。他曾學過網球、電腦,甚至是粤曲等等。對林伯伯而言,讓他最感到自豪的地方是自己不斷追求進步的個性,即使起步點比其他人低,但他相信只要今天的自己比起昨天進步了那麼一點點,就已經足夠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