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過今次的訪問,我學會了與陌生人溝通,而且改變了我對老一輩人的看法。在訪問前,我很擔心會和長輩有溝通上的障礙,但事後卻發現正正相反。
我訪問的這位長者是一位很樂觀正面,同時又樂於助人的Sandy 婆婆。她是一位癌症康復者,而正正就是因為她體會過患癌症的痛苦,因此她痊癒後參與了很多義工活動及報讀了關於精神科的不同課程,在行動及心靈上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。她分享了一次她做義工的過程,事緣一位婆婆因疫情問題需到竹篙灣隔離,讓她感到很焦慮和無助。因此這位婆婆便用電話與Sandy 婆婆溝通,而Sandy 婆婆就一直安慰她,讓那婆婆知道她並不孤獨。她更以此事循循善誘的教導我說:「要安慰人,就是要讓自己有同理心,雖然不能夠親身在她身旁,但也要讓那人感受到心靈上有強大的支持。」「有很多事情都是沒有辦法改變的,因此我們應該改變自己對事情的心態,這樣會令自己能夠廣闊地看這件事情。」這兩句說話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中。因為我們沒有人真的能夠感同身受,因此安慰別人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,而她這句話很讓我念念不忘。
她更分享了她小時候其實和我一樣害羞,但自從她在內地工作後學會了與人溝通的技巧,因為當時內地市民的生活條件不算高,因此不會有太多的人生經驗或見識, 令她與同事之間會有隔膜。但她經過一段時間發現,要能言善道,關鍵就是在於同理心和真誠。因為只要你願意多在別人的角度思考,便能了解到別人的感受。然後真誠地作出回應,便能讓身邊的人感受到你的支持和真實的想法。
經過這次訪問,我真的獲益良多。學會人與人溝通的技巧,並且了解真誠的重要。很希望之後會有機會像Sandy 婆婆一樣,做義工,幫助身邊的人。
那位受訪的婆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十分開朗與健談,口帶笑容,說話清晰,完全不是一個「阿婆」樣。人生的經歷就像頭髮的白色素一般,充滿了她的頭顱。
以前,她住在廣州,婆婆大讚廣州呢!她的大小兒子都在廣州學習,婆婆每天都有接他們放學,後來,她遷進了香港坪洲,展開了她的「四十年之旅」。
婆婆可說是見證著坪洲的變化……
以前坪洲十分小,而且只有基本設施,不是木頭屋便是濕地市場,人情味亦十分濃厚,「買菜啦」可隨處聽到。後來,政府開始了填海工程,坪洲一下子大了許多。人們開始有一些兩至三層的高樓,不過更令婆婆留意的,就是惠康超市。惠康超市的銷售方式與濕地市場大有不同,所以較為深刻。
現在的婆婆仍然十分有活力,她經常到長者中心玩,例如玩乒乓球,羽毛球等, 收費每小時二十塊。她說,她年少吃苦,打雜、樓面,甚麼也做過了,現在當然要好好享受一番。
現在,我希望以婆婆的第一人稱參觀一下四十年前的坪洲:
我叫梁婆婆,當我到坪洲時那裏還沒有碼頭,填海工程也未開始。所以,那裏的水十分淺。每逢潮退時,我們的船便上不了。於是,我們便要用「雲梯」爬下去。現在填海了,碼頭延長到水深的位置,故此方便了許多,還設置了碼頭。
往左走,你會看見一些漁夫在釣魚。他們叫自己「水上人」。他們每次釣到的魚都會放在天后廟的地板石上。貨質次等的魚便會以糟粕醃成鹹魚。此外,你還會看見一些啡色的水母。
再往右走,你會看見一些木廠、藤廠。他們的聲音細碎,但有硬磨之感,不大吵。每逢過時過節時,家家户户都要叫它們弄出一些新的家具,常見都有一些木椅,藤蘺等……價格也有點貴,因為每件貨品都是按要求訂造的。
再往下走,便是長者中心了,我所玩的東西,便不詳述了。但長者中心有我最喜歡的唱歌班。
現在我們把視角轉回第三人稱。
梁婆婆最喜歡許冠傑這個創作歌手。她形容:「唱到那首歌便喜歡那首歌」, 包括《父母恩》,《甜蜜伴侶》,《財神到》等。她十分喜歡,因為那不但不收費,還有道具提供。
婆婆在一生中,還有一些道理帶給我們。
婆婆從前十分頑皮,作為二家姐,她家還有一個三妹,兩個哥哥,還有一個細妹。她最愛玩捉迷藏,次次都樂而忘返。她說之所以她這麼健康,全賴有媽媽的湯水。所以,她說為其子要聽媽媽的話,而且要喝光媽媽煲的湯。
她說,她以前沒有洗衣機,每次洗衣都要用洗衣板,不斷用腳搓,才能洗乾淨。每次也十分累。所以,她說我們一定要珍惜所有,科技帶來了很多便利,要善用。
梁婆婆一生平淡,但平淡中帶趣味。我想這是所有人所嚮往的吧!
梁漸有婆婆常常自言「百厭」,打從小時便愛遊戲,而最喜歡的項目莫過於與兄弟姐妹們捉迷藏,作為二姐的婆婆如是說道:「那時難寂寞的,總熱鬧得很。」
老當益壯、龍馬精神,是與婆婆交談不久後就可以輕易聯想到的兩個成語,與較傳統的老人形象不同,每每隔著屏幕見到婆婆,都能從她的笑容中感覺到她充沛的精力,婆婆稱,就是這種精力使她從小喜歡運動。婆婆現居坪洲,她常到那裏的長者中心以一小時二十元的價錢租場地做運動,其中包括乒乓球、羽毛球等。長者中心還設有唱歌班,亦是婆婆的節目之一,婆婆喜歡唱歌,以至於還特別寫了一本厚厚的歌書,記載婆婆唱過的歌,其中她最喜愛的是《甜蜜伴侶》、《父母恩》及《財神到》。
婆婆的一生沒有甚麼大悲大喜,樸實無華而充實,她認為平淡的日常非常珍貴, 故常分享她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和知足常樂的做人心得,願我們都能吸取前人們的教誨,可以像梁婆婆般不追名逐利、不在這浮躁的社會隨波逐流,做到保持初心,知足常樂。
林婆婆有一個性格特質是我十分欣賞及正在學習的——堅持。
林婆婆一生之中只做過兩份工作,一是車衣女工,一是售貨員。車衣是林婆婆媽媽要求的,認為擁有一技之長十分重要。在林婆婆做車衣期間,每天的工作量都很大,由於是以件數的形式去支付薪水,有不少人會在工作期間受傷,所以林婆婆長時間高度緊張地工作,每天需要做大量的衣服,大約每天十二打。經過長時間的折磨後,林婆婆便決定去尋找自己的理想工作。
林婆婆從小便立志要成為一名售貨員,她的第一份售貨員工作,是於永安工作的。過了好幾年,林婆婆轉換了新的工作環境——連卡佛,一共工作了二十八年。我認為在同一個地方工作二十八年,每天都做著一樣的事情,還能堅持下去,實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。可惜由於工作壓力太大,她沒有甚麼剩餘時間用來照顧女兒。後來林婆婆便選擇了一份較為輕鬆的售貨員工作,直至退休。
在林婆婆的身上,我除了學到堅持之外,我亦了解到把興趣變成工作的快樂。
人生匆匆數十載,長者不論經歷無數風雨,還是平淡無憂,他們都有可貴的故事。
李意能先生生於1953 年,畢業後跟父親從事製鞋業,同時返夜校,後期轉至製衣廠,但因為女朋友的母親不太喜歡,所以轉了一份月薪的工作,也就是之後大半生都在工作的酒店業。他曾經到四間酒店工作,而第一間就是文華酒店,做餐飲、酒吧,過了七年時間。不過後來在皇家太平洋酒店跌倒傷及手,休息了一會,加上年紀漸大,所以最後要轉行到永安百貨做保安。
李先生性格專一,只交過一任女朋友,她便是他的老婆。李先生對食物也是一樣,喜歡的食物來來去去都離不開吃魚、菠蘿叉燒包、叉雞飯等,聽歌也較多留意舊歌、粵曲。
他最深印象的事,莫過於在婚姻登記處前被電視主持訪問,然後參加節目——佳偶天成,贏得獎金加電器一萬元,為婚後新居增添了不少家電,更多得要跟家人朋友分享,印象難忘。
而他的其中一個興趣就是去旅行,曾去過台灣、泰國、韓國等,最深刻的一次是女兒五年級時一起去東京,那次一起浸溫泉和吃美食,還買了和菓子作手信!
後期和太太搬到坪洲退休,每天過著平淡生活,時常走到海邊散步,偶爾到中環和老友飲茶,吃著喜歡的菠蘿叉燒包,亦會到長者中心和太太一起參加興趣班,過著平平淡淡伴著愛人的日子。
相比之下現在比以前住在城市的生活少了很多煩囂,的確坪洲比起長洲等小島幽靜,而且鄰里關係較好,會互相幫助扶持,很適合退休的生活!
很感恩我有是次機會探訪這一位伯伯,疫情之下透過電子器材,冷漠的熒幕,凝聚了兩位陌生人,透過分享了解彼此,寫下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