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媛婆婆的平常心

朱晉樂、黃綺筠

雪媛婆婆出生於五十年代末,是位土生土長的香港人。還記得她總掛在唇邊的說話:「人生最重要是開心」。賺得多錢與否,只是不同觀點與角度,因此她也不會要求兒女「賺大錢」,做好自己應做的事便可以。

 

她認為自己從小便是個做任何事,都抱著平常心的人。她覺得自己是個「平凡的人」,但很幸運可以來到這個世界,還有愛惜她的丈夫和疼愛她的父母,兒女也沒怎麼讓她操心。人生也暫時未有遺憾的事。

 

雪媛婆婆參與過不少義工服務,其中一份義工工作是「善終」。談到對她來說最深刻的一次經歷,是她們得知要處理的遺體是位獨居長者,在家離世後過了一段時間才被人發現,屍體已腐壞、有屍臭和屍蟲等狀況出現。長生店職員、從事善終服務年資較高的師姐,都問她「要戴口罩再進去嗎?味道可能有點大。」當時的雪媛婆婆, 不知會嗅到怎樣的味道,便問「會是甚麼氣味?」她的師姐回答她:「臭鹹魚味吧!」 

 

然後,她們便沒多在意,仍舊沒戴口罩就進去了,神奇的是雪媛婆婆竟沒覺得有任何異味。她的師姐便笑說:「那妳真是很適合做這份工作。」她們在處理這遺體時其實也覺心酸,本來找她們幫手做善終服務的,都是些低收入人士、無親無故的人群;這次還是個獨居長者,離世後都沒人能及時發現。

 

善終的服務要接觸不少遺體,我們問到她會害怕嗎?或有甚麼心情呢?她說自己並不害怕,只是抱著平常心看待。「因為知道這份工作就是要做這些事情,所以便不害怕。」我們打從心底敬佩婆婆的人生觀,很羨慕她對任何事都能如此豁達和開朗, 做事要抱持平常心態也絕非易事。

 

起初她也不知自己能否勝任善終服務這份工作,但經過一次又一次處理遺體的工作後,她發現原來沒甚麼好害怕。她在參與義工工作中,學習到最多的是「同理心」 和「平常心」,也是她認為最重要的人生觀。她說「同理心除了做義工,其實做任何事都一樣。要多理解別人的感受和想法,從自己角度看和代入別人角度看同一件事, 是很不同的,而且對方也會感受到你的用心。」「而平常心會令自己對許多事都沒那麼執著,原本不愉快的事也沒那麼不愉快了。有些事可能本來就沒那麼複雜,但我們想太多反而會把事情變得複雜。」

 

她的兒女每年母親節和生日等特別日子都會送賀卡給她,她都有好好保存起來, 甚至還記得那些卡片大概是甚麼時候收到的。其中一張是她兒子小學四年級美術課, 畫的一張母親節卡,藍色的底紙上黏著張黑色刮刮樂紙,刮出了朵朵百合花和母親節快樂字樣。婆婆向我們展示一張張手繪心意卡時,滿眼都是幸福和欣慰。還有四十多年前,她丈夫送給她的第一份禮物也是生日禮物——方形金框、深棕色幼帶手錶。雖然手錶的指針已停,但或許收到這錶的那天與丈夫多年的經歷,仍長久浮現於腦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