富盛是,凡事嘗試。

李卓芮

蘇婆婆,是一位年過七旬的長者。她和我們印象裡的長者不同,蘇婆婆似乎有著用不完的精力,做甚麼事情都充滿活力。而且她還十分願意嘗試做不同的事。這就是為何她每天都過得很忙碌,但很充實快樂。

 

蘇婆婆的童年生活可謂是一波三折。出生在香港的她,卻和爸爸媽媽到了廣州越秀區,做起了大排檔的生意。上學時期的蘇婆婆,成績不俗,科學更是她的拿手好戲。她很熱愛學習,每次提到讀書的那段時光,她便總是面帶笑意、語帶興奮地訴說著。可是天意弄人,讀完中三後的蘇婆婆因為種種原因便要輟學了。沒有上學,也沒有工作的她,被國家分配到了寶安區參加「上山下鄉」做「知青」。

 

蘇婆婆回想起做「知青」的日子,仍覺很艱苦。沒有水、沒有電、沒有路、更沒有橋。沒有水,只能擔著擔子到山上打水;沒有電,只能用水火燈。只有泥路十分不方便;想要過河,沒有橋便只能踩著木板過,十分危險。那時糧食也很缺乏,有麵粉、水和鹽混著吃,便算是一頓好飯了。房子也是自己建的,床是木板做的。這樣的日子是名符其實的「吃不飽睡不好」。「上山下鄉」的主要工作就是種水稻,割水稻的鐮刀經常會把手劃破,夏天很曬,在田裡幹活很曬很辛苦。即使戴了斗笠,臉還是曬黑了,只有斗笠繩子遮住的地方是白的。

 

儘管生活與以前讀書時出現大轉變,可是蘇婆婆仍然很樂觀,每天積極地幹活。或許正因她的正面樂觀正面,讓她認識了後來的先生。蘇婆婆的先生是大學畢業回農村做貢獻,因為年紀相仿,所以經常會到宿舍一起唱歌跳舞,就在這時他與蘇婆婆慢慢熟絡起來,後來便在一起了。那時先生經常會騎著單車載蘇婆婆,讓她不用走泥路。可不要覺得一輛單車有甚麼了不起,那時有單車已經是件特別厲害的事!即使時光匆匆過去那麼多年,蘇婆婆想起仍會覺得有些害羞。

 

回到香港後的蘇婆婆,每天的生活主要就兩件事:一是幫子女照顧孩子、二便是和她的老友打麻將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每一天都重複著同樣的生活。直到有天,一張傳單吹到了正在打麻將的蘇婆婆旁邊。是社區中心的一個環保講座,她好奇甚麼是「環保」,於是就和她的「雀友」一起參加。從此,便激發了她做義工的興趣。蘇婆婆一開始只是參加活動,到後來成為義工,開始策劃活動等⋯⋯她的生活便不再只圍著孫子和麻將轉了。生活豐富了許多,也更快樂。

 

我從蘇婆婆身上學到很多東西,其中最重要的就是「凡事先別拒絕,先嘗試。」身為義工的她,常常要完成很多不同的事,很而多事都是以前從未嘗試過的。可當別人提出想讓她幫忙時,她從不會拒絕,而是先答應下來,再自已慢慢的琢磨研究。最終她不僅能成功的完成別人交代的事,還能從中學習到了很多新知識。而「玉萍偶」便是個很好的例子,這是由蘇婆婆親自創作並以自已為名的「玉萍偶」,是蘇婆婆一生中最難忘的物件之一。

 

現在,蘇婆婆每天的生活雖然非常忙碌,但充實得很,她會到不同地方教「老友記」唱歌、跳舞、做手工等。她也經常笑稱連子女請她喝茶,都沒有時間。蘇婆婆這種積極樂觀、凡事都敢嘗試的態度,正是我輩所應該學習並實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