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片、記憶、重生

劉天朗

人類經過時間洗禮會遺忘,即使腦袋多好也難以抵禦時間對記憶的侵蝕,這就是記錄存在的意義。自古以來不少理論家說過,星空是記錄着人類一切歷史的卷軸,是因為星空是永恆的,即便時間這位強大的敵人也難以造成影響。

相片同樣也是記錄的一種方法,然而,它和星空有一種不同之處,它能夠「重生」。由十九世紀到今時今日,我們對相片的認知變化了多次,從一張實物變成現在電子產品上的0和1,人生也是同樣,正因太多變化我們會忘記,而相片能使我們經歷過的記憶「重生」。「生命說」活動意義便是於此,為長者重刷一下人生經歷,也令我們重新對待老一輩的看法。

我今次訪問的長者是鍾燕蓮婆婆。她正是位喜歡保存相片的人,同時也是啟發我以相片為引入寫下作品的人。

鍾婆婆父母約五零年因中國處於亂世,逃難到香港移居定下來。婆婆母親一直勤力過人,雖然未能上學讀書,但仍然懂字,學習力亦強,更堅持着「女子無才便是德」這句話做人。婆婆告訴我,她母親是光只靠觀察蛋糕師傅製作蛋糕過程,便能學會一些製作技巧,並運用起來來維持生計,開了店舖。婆婆生於香港,於「卜卜齋」讀過書,後就到東華三院讀中學。當時婆婆家境較窮,經常放學之後要到父母店舖幫手營業,對比起現代學生經常參與課外活動的情況,是難以想像的事。婆婆當時亦對世界地圖和國家以及生物構造有興趣,去修讀地理科和生物科。這刻看起來,只是平平無奇的兩科,但其實與婆婆其後一生息息相關。

婆婆中學畢業後修讀成為護士。當時熱門的工作其實包括警察和空中服務員,然而婆婆沒有選擇這些熱門的工作。一班護士有大約三十人(當時更只收女性做護士),需要完成筆試並合格才能成為註冊護士。當時婆婆她們更是住在護士宿舍中共同溫習、考試,只可惜宿舍已經被拆卸,改造為一座新的醫院。

做上護士後更要做實習生三年,當中包括了實習工作,並由師姐教導及帶領。婆婆當護士的四十年間,一直堅守着要以身作則,盡量幫助別人,更要學會同理心,這三大「法則」,因為其實並不是所有人都為了幫助別人而工作,有些只是為了金錢而工作。若把現在做護士的人跟以往做護士的人比較,於工作記錄程序上有最大差別,以往寫報告是人手寫的,現在卻是用電腦打的。婆婆更當過駐校護士,也得到校長再次邀請去當護士,這也許也是一種「重生」的表現——把自己已有的「古」知識重新運用出來,幫助新的一代。

跟婆婆談天,除了了解她一生經歷外,更明白了一些婆婆對現代青年人的看法。

追隨潮流是近一代不可缺乏的東西,但潮流永無止境,今天是一個潮流,明天便是另一個,因而經常造成浪費,而人們也變得不懂得珍惜。其實食物也是一樣,我們現在身處一個物質富裕社會,但婆婆當年生活較貧窮,根本不會去講究食什麼,只要能填飽肚子就好的,然而現在食物浪費及廚餘卻成為社會焦點,可見愈少人能夠真正做到「珍惜」。

說一些較接近我們的事吧,讀書和出路。婆婆的年代中,上課若果聽得明是好事,聽不懂也不要緊,但到了現今,我們必須把所有知識都學會,成績被父母重視,導致現代學生壓力很大;加上現代社會重視技能和知識,否則難以立足。而晉升大學方面,以往只有香港大學一間,現在多了許多間,給學生的出路多了。

最後談談婆婆對文化的看法和一些人生哲學。

婆婆認為文化是好的,但需要懂得辨別好壞,切記不要學壞。在追潮流或名星的時候要適量,否則會影響學業或工作。不要沉迷,如果能適量控制,反而可能帶來好處,減少平常壓力。婆婆認為我們做人要一路學,更要活在當下,做好眼前事,更重要的是要身體健康,能夠行到走到,不需要別人特別照顧。當我們回顧人生經歷時會發現一切原來早有命運安排。

整個「生命說」的活動使我重新認識老一輩,也更新了他們對我們新一代的看法。希望各位不要忘記記錄的重要性,因為我們的記憶是會被侵蝕的,只有把它們記錄下來,才能得以保存、流傳及「重生」,也許將來某天被採訪的人便是我們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