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勞動是根本,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」、「七尺槌要留三尺後」,都是施伯伯長輩定下的家訓,當中教會了我做人的態度及智慧,令我印象深刻。
施伯伯的全名叫施文調,一九四六年生於福建。伯伯和他二哥相差十六年。當時還在學校讀書的哥哥恰巧回家吃飯,見母親難產便立刻找護士幫忙,伯伯才能平安順利地出世。一九五五年,伯伯九歲,他和家人長途跋踄來到香港,準備去菲律賓接手父親的生意,但因政治原因而去不成,才有了接下來的故事。
在十一歲時,伯伯入讀蘇淅小學,在此期間,他習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。小學畢業後,他不顧家人的反對,入讀培僑中學。經過中一、二的學習,學會了不少數學知識;其後,伯伯轉讀工專夜校,開始了長達十年的半工半讀生活。
一九七零年,伯伯完成學徒訓練就到香港大學工作。有一次,因安裝測風儀器缺少了一位工人,找伯伯去幫手,豈料有工具從高處墮下,擊中伯伯額頭上方,急需進醫院治療。伯伯表示這是不幸中的大幸,如果擊中位置偏前一點,便會導致失明;如果往後一點,則會傷及腦部,有可能連性命也不保。因為這次受傷,伯伯的額頭上至今還留有一條疤痕。
於一九七五年,伯伯被派到英國諾定咸大學訪問半年。伯伯因為兒子的哮喘病情而萌生了轉換環境的念頭,後來就決定移民到澳洲的布里斯本,並在昆士蘭大學繼續工作。一九九一年,伯伯獨自回流到港,受聘於香港大學土木工程系,後於二零零六年退休,隨後加入香港城市大學,從事風洞研究工作。
除了以上學習和工作上的經歷外,伯伯還告訴我關於他童年的回憶。伯伯小時候所居住的屋,後面建了個沙池,有次伯伯不小心,額頭撞到池邊,但家人卻不懂得處理傷口,令他整張臉變得紅腫。後來,找到解放軍醫治,傷口才慢慢復原,因此,額頭上留下了一道疤。前後兩次的受傷,為伯伯的額頭帶來了兩道疤痕,也記載了他的成長歲月,盛載着他的回憶。
我問伯伯是否覺得人生困難重重,他卻認為自己很幸運。他的人生中經歷了很多風風雨雨,母親差點難產與先後兩次受傷,他都能僥幸地生存下來,這是很大的福氣!年輕時漂洋過海工作,後來和家人移民,即使前途一片迷茫,但他堅信有上天的引領,憑着無比堅強的意志和勇氣,終究能克服一切難關。
我問伯伯:「您最欣賞自己身上哪些特質?」他回答說:「做任何事都會竭盡全力、不怕辛若、不怕吃虧、什麼都願意學。」回看伯伯的一生,他的確是位不怕辛苦、刻苦耐勞的人;在讀書時期同時要兼顧工作,雖然很累,但他還是堅持了十年,沒有氣餒。伯伯一直抱着積極學習的心態,一直往前、進步,增值自己。
在訪談結束前,伯伯告訴我,他年輕因工作忙碌而沒有時間接觸樂器,因此,他現在正學習結他,令我感到十分驚訝和佩服,他從不因年紀而停止努力的步伐,永遠抱着樂觀積極的心態去探索、發掘。
伯伯是一位很值得我學習的人,我一定要像伯伯一樣以勤奮好學、積極樂觀的心態,成為一個像伯伯一樣優秀的人,古語有云:「路漫漫其修遠兮,吾將上下而求索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