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次見何婆婆的時候,大家因為都是素未謀面的陌生人,所以難免都會有啲尷尬的,而且當時唔知道有咩話題講,所以當時嘅空氣就冷卻咗一陣。婆婆問咗我們一些關於學科上的問題,例如現在的中國歷史科還在不在等等,而婆婆當時的目標是想做護士。
當時的人們未能住公屋,因此就會住山上面的木屋,而食水問題要自己解決,需要擔水,道出了其實我們能夠住公屋,已經算幸福了,雖然以前的日子比較清貧和簡單,但生活也是滿足。當時所擁有的娛樂比現在少得多,沒有電話,甚至玩具,因此當時婆婆就會自製玩具,例如把一條條的橡筋繩綁在一起,玩跳橡筋。用小石子和布碎包着米,就像現在的豆袋一般,玩抓豆袋。在中秋節的時候,婆婆也會紮燈籠。
以前的生活非常之多姿多彩,雖然非常簡單,可以體現到現代沒有的那種生活,但由於當時都沒有電子通訊的設備,大家不會宅在家打機,所以和隔離鄰舍的關係非常好。而平時,婆婆也會和鄰居在樓梯旁玩猜包剪揼。講完呢啲之後,婆婆就感嘆時代嘅變遷,並說:「(今時唔同往日了),現今的生活開始變得物質化,變得複雜起來。以前的生活節奏比較慢,而現在的生活節奏比較快。」
婆婆說她以前住在西營盤,因此較熟悉中西區和南區的地方,大概住了三十多年,而當時在西營盤居住的樓要清拆,因此政府就派了一個在荔景的公屋單位給婆婆,但其實婆婆的家人並不需要這個公屋,因為婆婆家人的主要工作地點在西營盤,然後婆婆的兩個小孩出生了,再者因為婆婆的多數家人都在西營盤居住,因此婆婆就把在荔景的公屋單位交給政府。然後在西營盤買了一個唐樓的單位。
當婆婆搬到西營盤唐樓住的時候,就懷了第三個小孩,但唐樓是沒有電梯的,因此婆婆每天也要抬着大肚和餸菜往九樓走,非常辛苦。然後婆婆說:「雖然唐樓沒有電梯,還要走上九樓,但為了自己的小孩,所以沒有辦法,而且這也是值得的。」婆婆還說自己需要返工,因此無法照顧小孩,但好在親戚在隔離單位住,所以有需要的時候可以把小孩交託給親戚看管和照顧。而現在婆婆就在海怡半島居住,也居住了三十年左右。
第二次見婆婆的時候,婆婆就分享了他小時候最常吃的小食—就是花生粒和餅碎,就是那些類似威化餅的餅碎。婆婆會食這些小食的原因是因為便宜,而婆婆最喜歡食的小食就是魚蛋粉。
而婆婆是一個喜愛旅行的人,婆婆就跟我說:「有好多地方未去過,所以依家趁有時間就周圍去吓旅行,去體驗吓。」婆婆去了很多地方,例如婆婆去了加拿大的賈斯珀國家公園,看到美麗的弓湖。去泰國旅行的時候,玩過孔明燈。婆婆因為去了旅行,所以見到很多我們親身見不到的東西,例如極光、黑熊、山羊還有駝鹿……
在這幾次的訪談中,我認為婆婆說過最深刻的話就是:「當時生活雖然艱難,但也是快樂的。現在生活雖然方便,但所擁有的快樂卻很少。」而這一句話令我開始思考婆婆說的內容,因為當時的生活簡單,並不是現在的複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