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十年的鑽戒

單秋鳴

常聽「一日夫妻百日恩」,夫妻間的生活雖平淡,但也令人感安穩。秦婆婆是一位家庭主婦,與先生同住在黃大仙的公屋。疫情後經youtube自學,平日會自己在家縫製布袋、做口罩等。

秦婆婆從小在徙置區生活,該區衛生環境惡劣,居民都需共用一洗手間和浴室。因為家中有六兄弟姊妹,就讀天台學校時的秦婆婆就已經需要邊兼顧學業邊照顧兩個弟弟,甚至要在課堂間的小息回家看顧他們;當時的社會中多重男輕女,甚少有高學歷的女孩子,秦婆婆也不例外,小學畢業後就直接出外工作。秦婆婆對此表示有所遺憾,「細個唔識爭取讀書,就算有派到中學都冇去讀」。踏出社會後,秦婆婆曾擔任製衣廠、電子廠的工人,工廠的工作時間很長,又要不斷加班,任誰都會覺得工作辛苦,但身為過來人的秦婆婆並不覺得自己可憐,反而覺得這是獲取經驗的方法。

秦婆婆認為「讀書」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事,因為知識可讓人們改變自己的命運,使生活質素得到改善,因此秦婆婆從小便教育自己的女兒要力求上進。雖說如此,她並不贊同催迫子女讀書是一個好方法。秦婆婆很有她自己一套的教女方法,從女兒小時候開始,便自己教育子女,不聘請外傭,因為她認為聘請外傭只會使子女依賴外傭,凡事都交給外傭去做,不能學懂獨立。而在女兒就學時期,秦婆婆也沒有讓女兒報讀補習班,她認為在上課多個小時後又要立即上補習班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,不能讓小朋友成績進步,疲累感更會令到他們上課不專心,得不償失。

秦婆婆與他的先生是在朋友的婚禮中認識的,對方是名公職人員,有一定學歷,亦為人孝順、有上進心,他們交住一年後便結婚了。他們的婚姻是由一隻戒指開始的,是一枚花了先生當時多達一個月工錢的鑽石戒指。該鑽石戒指由兩粒細石和一粒主石組成,處於中間位置的主石被高高托起,低處兩側的兩粒細石則襯托着主石,使其更突出、亮麗,是當時流行的款式。因當時經濟環境差,不少黃金飾物都會被轉賣出去以換取金錢作周轉;但鑽石不一樣,鑽石在那時並不值一錢,雖買入的價錢高,但想買出的話,能獲取的金錢只有原本的十份之一,因此這枚鑽石戒指對秦婆婆來說更有保留的價值,會更加珍而重之,亦更顯先生的心思。

但不幸的,秦婆婆的先生在疫情前患上中風。可謂「一個人中風,一屋人中風」,得知先生確診時,秦婆婆晴天霹靂;要照顧一名中風的病人已不容易,何況生病的還是自己先生,心靈受到一定的打擊。雖說照顧者不輕鬆,但最難受的還是生病的人,秦婆婆的先生在中風後,脾氣變得比以前暴躁,亦會不理睬秦婆婆,這為秦婆婆再增添一重壓力;都是第一次面對這情況的二人互相不理解,久而久之磨擦也隨之增加。

正當眾多煩惱困擾着秦婆婆的時候,與長者中心的相遇成為一切的轉捩點。某天,秦婆婆因一時好奇踏入了路過的一間長者中心後,首次有了傾訴的對象,對方是長者中心的主任,是一個與秦婆婆先生年紀相仿的男性。主任與秦婆婆談了數小時,解答了一直累積在秦婆婆心中的疑問,「佢話男人有咩事都唔鍾意係人哋面前認」,讓秦婆婆稍微了解到先生的想法;中心主任亦告訴秦婆婆一些照顧者應有的態度,推開了秦婆婆心中的那塊烏雲。

自此,秦婆婆便開始學習與先生之間的溝通方法,她舉出例子:「有一次我同佢去搭巴士,當巴士就嚟要走嘅時候,我先生仲喺後面慢慢咁行;我唔明白,明明只要行快兩步就可以追得上,但我後來醒覺,我唔可以只係喺我嘅角度諗,我需要體諒先生曾經中過風,唔可以用快嘅步速行路。秦婆婆開始發現雙方的磨擦可以有很多方法解決,而最重要的還是需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。

秦婆婆先生的一場中風亦為他們之間帶來了轉變。在他們退休後各自都有自己的朋友、生活,在日常中相互的溝通並不多,秦婆婆不回家吃飯時只需要一句「今晚我唔返嚟食飯喇!」但在先生中風後,秦婆婆會多打電話回家問候先生,看看他的情況怎樣。

秦婆婆與她先生的溝通方式很與別不同,秦婆婆表示雖然現在她同先生都會有拗撬,但當他們衝突初起的時候,秦婆婆就會說:「有咩WhatsApp同我講」、「講咗出去嘅嘢就收唔返」,秦婆婆表示以文字表達想法除了可避免面對面的尷尬,雙方還不會因一時之怒而衝口而出,說出不好的說話,破壞了雙方的感情。秦婆婆亦指出,先生並不是一個善於表達自己的人,不開心的時候不會主動說出來,需要多觀察才能看出他的情緒,她又舉出例子:「譬如喺佢食飯嘅時候會食晒所有嘅餸,就代表佢鍾意當日嘅飯菜。」

時間回到現在,秦婆婆手上的鑽石戒指一戴便是四十多年,她說只要看着手上的鑽石戒指,便會回想起先生當初對她的好,回想起他們一起的初心。